七秩峥嵘

七秩峥嵘·岁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秩峥嵘 -> 七秩峥嵘·岁月 -> 正文

【七秩峥嵘·岁月】1955-1965,会战蓉城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10月07日

1955年,公司由重庆迁移成都,开启成都建设。在机械设备匮乏时期,手推肩扛,聚集智慧和力量,完成了成都市内多处民用建筑、工厂和东郊工业基地的建设,生产能力在四川省名列前茅。

会战蓉城

1955

为满足成都地区建设需要,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全部由重庆迁移成都北门曹家巷四方碑26号办公,开始了建设东郊的军工工程和市内的一些民用建筑。19554,建工部批准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正式改为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总局。在此背景下,公司改称为“建筑工程部西南第一工程公司”19555月,公司在成都锣锅巷口修建了五楼一底的办公大楼。

1956

1956年,成都地区建筑任务处于高潮,总局为满足成都地区新工程的需要,195611日开始,在成都锣锅巷与公司机关合署办公。

1958

全国整风反右斗争结束以后,机构调整,企业下放。建工部西南建筑工程管理总局与四川省城市建设厅合并,定名为四川省建设厅(史称“第一次厅局合并”),华西集团前身三大系统演变为两大系统。在此背景下,公司改名为“博猫2娱乐注册”19589月,公司又从成都锣锅巷80号迁回曹家巷四方碑26号办公。

1962

四川省建设厅和建工部一局合并成立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史称“第二次厅局合并”),除另行组建的四川省建设局系统单独运作外,原三大系统的施工队伍经过两次厅局合并,达到了“三合一”,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支四川建筑业龙头企业前期的重要骨干施工力量,肩负西南地区主要工程建设任务。在此背景下,公司改名为“建筑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简称“西南三公司”)


七秩峥嵘 赓续奋进

1955年至1965年,公司主要有四个工程处和一个材料加工厂,后又陆续成立了三个工程处。当时,正值工业基地建设的火热时期,公司承建了西南缫丝厂、成都热电厂、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刃具量厂、红光电子厂(773厂)、宏明无线电器材总厂(715厂、82信箱)、成都新兴仪器厂(69信箱)、成都锦江电器厂、成都无线电器材厂、四川省第一棉纺织印染厂、四川制药厂、省市人民政府办公楼、西南建筑设计院办公楼、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新都机械厂、成都电机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烽火机械厂(711厂)、成都前锋电子电器集团(766厂)等一大批工厂。同期还修建了电子科技大学科教楼、重庆市体育馆、四川锦江宾馆、锦江大礼堂等民用建筑。

其中,成都热电厂19564月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开工,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成都热电厂结构复杂,施工困难,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施工,这在公司施工中尚属首次。公司采用苏联专家建议的现场组织形式,把工程施工分为三个区域,把工人分为五个工段,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各工段工人进入相应区域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锦江宾馆1958年破土动工。作为当时成都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公司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全司职工团结一心,致力技术革新,在施工现场开展抹灰工、砖工、绘图工、木工、钢筋工生产技术大会战,集中技术骨干力量建设锦江宾馆。1960年,锦江宾馆建成之际,朱德和陈毅亲自选定了“锦江”这个馆名,至今,锦江宾馆仍然是成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成都量具刃具厂为国家精密测量仪器、切削工具大型生产企业,“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2006年工厂搬迁到新都区,原址中的红楼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光电子管厂系电子工业部所属国营第773厂,也为“一五”计划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成为国家第一个专业化制造电子束管的企业。2006年东郊工厂分批搬迁,原址已于2011年开发改造为东区音乐广场,2012年更名为“东郊记忆”。

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是纺织工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大型一类企业,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针织、服务联合加工企业。


注:以上文图资料由《华西志》《三建情》等相关资料编辑整理而成,如有疏漏、失误之处,请指正。


来源:综合来源


上一条:【七秩峥嵘·岁月】1965-1974,投身三线
下一条:【七秩峥嵘·岁月】1953-1954,壮美开篇